“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的社区防控,凸显了物业管理纳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16.1万名物业保安人员参与卡口值守、人员排查、环境整治、服务群众等工作,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
6月11日上午,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在全国政协机关召开网络视频调研会议,主题是“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此次会议在北京、天津两市政协设分会场,北京市民政局负责人正通过视频连线发言。
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业主及物业服务企业等相关方参与的社区物业协同共治机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增强百姓“家门口的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北京、天津都做出了有益探索,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目前,北京、天津都制定了物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物业管理纳入社区治理体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居民自治、多方参与、协商共建、科技支撑的工作格局。李大进委员认为,在相关法律法规实施过程时,哪些会导致互相掣肘、哪些会留下空白点,还需要进一步总结完善。李迎新委员建议进一步探索化解物业纠纷的多元途径,对物业纠纷案件实现繁简分流,完善物业公司进入退出机制。凌振国委员建议社区物业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尤其要重视对老年人、残疾人的服务保障,实现精细化治理。社法委主任沈德咏在主持会议时表示,当前需要完善社区物业管理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高党组织的覆盖率,推广优秀党建经验,鼓励探索党建新模式。要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勇于探索,敢于改革,善于提炼。
全国政协社法委副主任徐敬业、吕忠梅(驻会)、黄树贤,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李伟、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张金英,部分在京全国政协委员等参加会议。